•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长高 > 共和国之殇:那些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 正文
共和国之殇:那些买断工龄的下岗职工!
文档来源:因特网 文档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0-2-1 5:34:1
当你看到一些人在菜市场拾烂菜叶,看到40多岁女子卖弄风骚当xx,也许他(她)当年是工厂劳动标兵,现在已为了共和国光荣下岗,4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要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稍有姿色只有去当xx.也许当年你穿的衣,毛衣都是这些工人生产的.共和国怎么都忘却了他(她). 我给大家算一算,下岗职工前两年内可领失业金180元/月,以后不管,每年自己还要缴两金(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5000多元,直到退休. 40多岁职工,打工有些老,日子过的艰辛身体又不好,重体力活干不了.共和国把他(她)们无情推向社会. 下岗工人的奉献,为国家创造的财富,他们现今的困难有多少人知道,他们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没有他们的牺牲,有国家的今天吗.可以说只要是城镇家庭又有几家没有下岗工人的或是下岗工人的亲戚?他们会更有体会. 历时上十年的国企改革,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一路凯歌高奏,捷报频传。国企是工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工人们的饭碗被釜底抽薪:不止是下岗,下岗尚有岗位可以期待,当时称之为待岗者(和厉以宁首创之“待富者”异曲同工);然而,企业没了,原来的再上岗之希望被斩草除根,只能丧魂失魄地拿一点遣散费,无奈地卷铺盖走人。所以,在这个阶段,说起“改革”二字,工人们不寒而栗,由怕生恨。实际上,众多国企在内部实施“分块搞活”的改革的时候,工人们就领教了改革的厉害。凡是被试点“分块搞活”改革的分厂,其职工无不大呼上当:工资巨幅下降,岗位朝不保夕。   工人们是通情达理的,也是与时俱进的,绝非天然拒斥改革。他们心中有一杆秤,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对国家、企业、职工有好处,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对国家、企业、职工有灾难,他们心里是亮堂的。私有化改革,使国有资产快速大量蒸发,也使他们丧失了劳动权,使他们的生活面临可怖的危机,人格遭遇社会的践踏。这样开历史倒车的改革,工人们会欢迎会理解会支持吗?  

数以千万计的原国企工人生活水平不断滑坡,说不清究竟倒退了多少年,可是,我们的主流媒体动辄来一句“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之类的欢呼,不知道这些媒体是否考虑过广大下岗失业职工的内心感受?

  

是的,这些年,城市的街道拓宽了,楼房长高了,街上的高级轿车多了,别墅群像雨后春笋不断从平地冒出……但是,这些与下岗失业职工关系不大,确切地说只有用目光欣赏的资格。而这种欣赏不是享受,而是一种心灵折磨。他们仍旧在自己的“贫民窟”里,为一日三顿饭而发愁。耳听庆祝改革的炒豆子一样的鞭炮声,下岗失业职工的心,是落寞的,是凄凉的,是自卑的,是愤懑的!

且夫天下为炉兮,生活为工,社会为炭,下岗职工为铜兮,痛哉,莫知我哀!!

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
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 。—————————————————————————————————————————北大著名教授 厉以宁

“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下岗,很多人不是被老板炒鱿鱼,而是他自己炒老板鱿鱼。没有办法。是他们工人自己要转来转去的,你不能把他们称为失业。”。”“假如一个人真的想要找工作的话,你找到一个月600块钱一份工是没有问题的。你去东莞找,马上就有。”———————————————————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 张五常

一个没有工作的人狗都不如———————————————————————————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 龙永图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本类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