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增高 >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正文
什么是肿瘤标志物?
文档来源:互联网络 文档作者:admin 发表时间:2010-2-1 2:16:5
标签: 2009-06-29 18:54 来源:

与宠物亲密接触竟然会和肿瘤标志物扯上关系?

专家解释说,动物的分泌物中和皮毛上含有异种蛋白,部分特殊体质的人长期与动物密切接触,这种异种蛋白就会通过人的口腔、呼吸道、消化系统以及身上的伤口进入体内,从而使人体产生人抗动物抗体(haaa),医学上称为嗜异性抗体。而目前很多医院用于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试剂,多含有动物源性抗体材料,当这种试剂与人体产生的抗动物抗体结合后,就会产生特殊反应,使某些肿瘤标志物升高,医学上称为假阳性。

肿瘤标志物超标竟是宠物惹祸?

那么,肿瘤标志物查的到底是什么?它的指标高低又有什么意义呢?
  肿瘤标志物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内一种异于正常人群的,可科学检测的标志物,主要与肿瘤相关。部分肿瘤标志物有预警作用(如eb病毒抗体与鼻咽癌、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部分肿瘤标志物可反映肿瘤存在,有助于临床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治疗效果。
  据了解,目前在体检中比较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球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25、eb壳抗原免疫球蛋白a(vca/iga)、eb早期抗原免疫球蛋白a(ea/ig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吸烟、服药、长了胆结石都会影响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正常组织或良性疾病中同样可以产生,所以不能在“肿瘤标志物”和“肿瘤”之间直接划“=”。

  体检时受检者肿瘤标志物高不一定有肿瘤,其筛查意义在于提示作用。而患有肿瘤,肿瘤标志物也不一定高。因此,肿瘤标志物检测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防癌检查或癌症的早期发现目前主要依靠现代医学影像(内窥镜)学、细胞病理学和检验医学及临床医师等的互相配合。

正常人也可以出现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情况:
首先是一些良性疾病如慢性肝病、慢性肾病、胆石症、糖尿病以及服用过有些药物等。其次,生理上的变化以及一些不良习惯,例如怀孕、吸烟、酗酒等。除此以外,抽血过程中的污染、抽血引起的红细胞破裂、标本保存不当、试剂差异及检测欠规范等因素也会干扰检查结果。

同样,肿瘤标志物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相关肿瘤。
例如在肝癌病人中,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阳性率仅达79%~90%,也就是说还有10%~3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是正常或只有轻度升高。受检者也要注意。
  根据目前肿瘤发病情况统计,40岁以上人群应尽可能每年做一次有关肿瘤标志物的健康体检。如果一次检查结果某项指标为阳性,请理性对待,不必过于紧张,应请医生对体检结果加以分析,排除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吸烟、慢性疾病等)后,再决定是否需要隔2~4周再检测一次。
  如果动态检测结果继续升高(一般认为检测值升高25%以上才有意义)则提示可能存在肿瘤,应作高精密度的影像学检查(如计算机体层摄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和细胞病理学等进一步检查(细胞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肿瘤到底属于良性还是恶性的“金标准”)。

肿瘤标志物报告怎么看?

专家建议,接受防癌健康体检者或已患病的人员及其家属,拿到检验报告单后,最好向肿瘤专科医生咨询。在普通体检中,肿瘤标志物的结果一般只会“定性”。所以报告单上通常只有“阴性”或“阳性”。

  “阴性”者,多数没有肿瘤发生。而对于“阳性”者,医生往往会建议复查。可疑“阳性”结果的复查宜用“定量”检测。定量检测值分两种情况。一,轻度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不是太多),发生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可考虑进一步检查,或者动态观察,不要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二,中重度升高或多项指标持续升高,提示肿瘤发生的可能性很高,必须尽快做医学影像学和细胞病理学的检查。

  以下是目前在体检中比较常见的几种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解读。通过解释,也许就能帮助我们辨清哪些升高需要警惕,哪些很可能只是虚惊一场。

一、甲胎蛋白 英文缩写:afp

正常参考值:血清<7.0ng/ml

afp是人体胎儿期血液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它在胎儿的肝细胞内合成,而到了成人期,肝细胞就会失去这种合成能力。因此afp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微,但在肝细胞功能发生异常,特别在患有原发性肝细胞癌时,血清中又可出现afp升高,所以临床上常常借助afp的检查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

1.需要警惕:肝癌病人血中的afp比正常人人

【打印】 【大】 【中】 【小】 【关闭】
本类最新更新